跳转至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

我们在这里收集了部分成功的申请案例,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你希望分享自己的经验,欢迎联系我们。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1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华五+物理
  2. 本科gpa+排名:3.7+/4,前10%

二、研究经历

  • Aug-Dec 2018, Duke University, Diversity of time scale in neural networks
  • 2019, New York University, Mean field modeling of pain circuit
  • Publication:无

三、课外活动

  • 提了一些普通的志愿活动。

四、所获奖项

  • 本科期间获得的奖学金等。

五、标化成绩

  • TOEFL iBT: 110+ (S: 23)
  • GRE general: 331 (Verbal Reasoning: 161, 88%; Quantitative Reasoning: 170, 96%, Analytical Writing: 3.5, 39%)
  • GRE sub Physics: 970 (93%)

六、技能

  • Programming languages: Matlab, Python, R, C

七、推荐信组成

  • 在美国交换期间的任课教授、科研导师、本科学校的科研导师。

八、申请目标

  • 目标地区:美国;专业:神经科学、物理为主,其余还有申认知和生物

九、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Columbia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and Behavior
2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Pittsburgh University Program of Neural Computation
3 New York University Neural Science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hysics
5 Duke University Physics
6 Duke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7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十、经验谈

  1. 我的申请时间安排 大三下学期确定要出国,5月份考托福和GRE,8月底开始看学校选校,9月底基本确定选校。10月初开始写文书,联系老师写推荐信,11月中基本完成申请材料的准备,11月最后一周-12月第一周申请截止,12月底开始收到offer(物理项目的offer比较早)以及面试邀请(neuroscience的项目基本都要去现场面试),1月中-2月初前往美国参加neuro的现场面试和物理的open house,2月中开始陆陆续续收到neuro项目的后续结果(offer或拒信)。

  2. 如何确定自己的申请定位 和往届的申请者聊天,了解他们的profile以及申请情况,据此定位。

  3.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对现场面试应该更加重视,自己性格不是很适合聊天所以比较吃亏。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2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华五+生物科学
  2. 本科gpa+排名:专业第一

二、研究经历

  • 2019.7-2019.9 UCB 消费者决策,脑网络图论建模相关
  • 2018.7-2018.8 PENN 脑网络,重测信度相关
  • 2017.8-2018.6 本校 经颅电刺激相关
  • 2019.1-2019.6 本校 经颅电刺激相关
  • 2018.10-2018.12 CityU 移民的情感适应、心理韧性(心理学)

三、课外活动

有部分学校的版本里写了志愿活动的经历: 1. 一段持续1年的社团内志愿服务经历(自闭症相关) 2. 一段大概2个月的NGO主办的新移民活动的志愿者

四、所获奖项

  • 学校里每年按成绩评的那种奖学金,我在简历里标了对应的百分位。

五、标化成绩

  • TOEFL:110+ (口语25+)
  • GRE:325+
  • GRE Sub psychology:94% 最后几乎没用

六、技能

  • Experimental Skills: fMRI, EEG, TMS, tACS
  • Software & Programming Skills: MATLAB, Python, R, C

七、推荐信组成

  • 2*暑研(均为 associate prof.)+1*校内(prof.)

八、申请目标

  • 主申的psy,少数neuroscience,目标是soci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的实验室或者track,美国(比较危险的城市就不考虑了)

九、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University of Pennsyvania Neuroscience
2 Caltech Social and Decision Neuroscience

十、经验谈

  1. 如何确定自己的申请地区和定位 地区没想太多,美国机会更多,而且对美国留学的信息了解的也更多。定位主要是根据学校往届申请的结果(虽然专业大相径庭,现在看起来经验也不太通用,但是大概能有点数),然后和中介讨论了一下,不过中介给的建议也比较有限,就是劝我找个稳保底的。

  2.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a. 选校选项目 因为八月底才开始看,之后又忙着做课题,开学之类的一大堆事,看学校网站的时候几乎是只看了已知想去的,而不是更广泛地了解、比较一下。导致中间搞的焦头烂额,比方说有的学校应该还是比较适合我的,但我一开始没留意,后来再一看 ddl 都快到了,来不及了就不申了。再比如有些学校文书要求比较特别,我一开始也没注意,以为一个模板走天下,最后改的很紧张。当然最尴尬的还是 ddl 记错了。因为周围同学的项目 ddl 普遍在 12.15,我还以为自己也一样,不急不慌的(事实上大多数 12 月 1 号)。 b. 面试 准备的也很匆忙,而且没有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毕竟给你面试的人不一定是你这个小领域的),介绍课题的时候一方面遣词造句不够清晰,另一方面有点头重脚轻(一开始讲了很多背景,方法和结果部分说的可能简单了些)。

  3. 发表论文的经历 暑研有一篇会议的 poster 已经在会议上 present 过了,相应的一作文章在投。

  4. 找海外实验室的经验 看最新的文章,查一查有没有潜在的人际关系,广发邮件。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3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香港大学+数学
  2. 本科 gpa:3.8/4.3

二、研究经历

neuroscience:

  • Jul - Dec 2017,港大本校,human EEG,申请前两篇会议abstract;
  • Aug 2019 - Feb 2020,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两个neural circuit modeling的项目,申请前一篇论文在投

math:

  • Jun 2018 - Jul 2018,Cornell University,数学的项目内容与neuroscience无关,申请前一篇论文发表

三、标化成绩

  • TOEFL:112
  • GRE:158+160+4

四、技能

  • Experimental Skills: EEG
  • Software & Programming Skills: MATLAB, Python, R, C++, Java

五、推荐信组成

  • 三段研究经历的导师

六、申请目标

  • 做计算神经的导师,项目叫什么不重要,美国

七、申请结果

收到的interview:

  • New York University PhD in Neural Science(最终去向)
  • MIT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
  • UCLA Interdepartmental PhD Program for Neuroscience
  • Harvard University PhD i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Applied Math
  • Stanford University PhD in Psychology
  • UCSD PhD in Cognitive Science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hD in Neural Computation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 Rice University PhD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未参加)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D in Bioengineering(未参加)

八、经验谈

  1. 从我的经历来看,数理背景的同学申请计算神经的方向还是挺有优势的,不过这两年竞争力强的申请者也在不断增多;
  2. 我个人申请的项目比较杂,除了neuroscience,还有cognitive science、psychology、bioengineering等。现在回头来看,我认为还是neuroscience的项目最适合将来从事计算神经的研究,原因在于合适的课程设置、充足的导师选择,以及和项目中的其他同学更有共同语言(这一点在读phd的过程中可能比想象的更加重要)。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4

一、教育情况

  1. 本科学校+专业:华五,生物+计算机双学位
  2. 硕士学校+专业:华五,应用统计
  3. 本科gpa+排名:
  4. 硕士gpa+排名:

二、研究经历

  • 三年,硕士所在学校,Nature子刊(一作)
  • 三个月,New York University, sfn会议一作
  • 一年, Columbia University, 两篇bioRxiv(都发了Cosyne会议,为一作和共一)

三、课外活动

  • 非学术活动不太重要。学术活动中在会议上讲过几次poster,在不同的seminar上给过talk。

四、所获奖项

  • 本硕时候的奖学金,应该用处不大。

五、标化成绩

  • TOEFL:101 (S:22)
  • GRE: 158+170+3

六、技能

  • Programming Languages: Python, MATLAB, R, LaTeX, C++, Bash, C, SQL
  • Frameworks: TensorFlow, PyTorch, AFNI

七、推荐信组成

  • 美国两位教授的推荐信、日本合作教授的推荐信、硕士导师的推荐信,推荐力度都很强(但主要是美国教授的推荐信有用)

八、申请目标

  • 美国top的十几个计算神经/计算认知强的神经科学、心理学项目。

九、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University of Oxford DPhil in Neuroscience (1+3)
2 New York University Doctoral Program in Neural Science
3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Neuroscience Graduate Program
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rogram in Neural Computation (PNC)
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Biological Sciences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Neurosciences

十、经验谈

  1.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英语交流能力和学术社交能力是短板。

  2. 发表论文的经历 在国内的paper花时间最长对申请有帮助,但就纯申请角度而言,在国外lab做的paper花时间较短但对申请帮助大得多。

  3. 找海外实验室的经验 在计算神经很强的学校中找感兴趣的lab。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5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华五 物理
  2. 本科gpa+排名:

二、研究经历

  • Aug. 2019 - Present, 加州某校, Insect Behavior Model (manuscript)
  • Mar.-Jul. 2019, 国内C9, Network neuroscience (manuscript)
  • Jan.-Mar. 2019, 国内C9, Theoretical Synaptic Learning Rules
  • Jun.-Sept.2018, Columbia Universit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 of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三、标化成绩

  • GRE General Verbal 160 (86%), Quant 170 (97%), Writing 3.5 (41%)
  • TOEFL iBT Reading 29, Listening 30, Speaking 22, Writing 21, Total 102

四、推荐信组成

  • Research mentors

五、申请目标

  • 美国 top30

六、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Caltech Computation Neural Systems
2 Princeton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3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Neuroscience
4 Brandeis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5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6 Max Planck BioCybernetics
7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 Optical Biology
8 Duke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9 Pittsburgh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Neuroscience

七、经验谈

  1. 我的申请时间安排 gap year: 1-10月做research,毕业设计,找美国的实验室,签证 11月整个月都在写文书填网申 + 联系教授 12月等面试 + 联系教授 1-2月准备面试 + 面试 3月初定结果

  2. 为什么由xx专业转为xx专业 想研究脑科学,之前的专业是夕阳学科

  3. 如何确定自己的申请地区和定位 明确留在美国,定位:专排/综排前25的学校

  4. 转专业的选校定位有什么特别需要考虑的 每个项目都有感兴趣的老师,并且提前联系过至少一个

  5.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 不该申请某些项目: 做计算神经不强的项目(比较强的一些:Columbia, UCL Gatsby, Stanford, NYU, Princeton, Pittsburgh/CMU, UWashington, UChicago, UT Austin, UCSD),欧洲的两个项目(当时其实想用来保底,后来看起来没必要)。总之,如果申请前就知道哪些项目不太fit,那即便后来真的拿到offer,除非被其他拒了,不然你就不会去。这也是我后来放弃了4个面试的原因——毕竟最终只会去*一个*学校。
    • 面试搞砸了! 前两个面试(UPitts, Duke)完了后马上就收到offer,再加上导师和我说一般面试录取率都是90%(他按照本校的录取率说的,实际上varied by programs),我一度以为会被Princeton/Caltech收了,结果这两个项目竞争对手很强,我没有多做moke interview。尤其是Princeton只有40%的面试录取率,收到拒信时我心都碎了。
    • 联系gap year实验室时没想清楚。实际上这个PI几乎决定了你在gap year过得会多惨/快乐,部分决定了你的面试offer。
  6. 发表论文的经历 有一篇1作在投,基于国内毕设工作的,来美国后完稿的,熬夜改论文,添数据。

  7. 找海外实验室的经验 我实际上不太会找做计算神经的big name,在的组人数都不超过10个,和导师交流比较多(这个也看每个老师)。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6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中流985+天坑工程类专业
  2. 硕士学校+专业:欧洲理工院校 生物信息学
  3. 本科gpa+排名:3.9/4.0 (wes)
  4. 硕士gpa+排名:3.7/4.0 (wes,只有申请硕士本土的phd时成绩没有转换)

二、研究经历

  • 一年(申请时只有四个月) 美国 Human planning in a game with large state space
  • 半年 英国 Modeling attention development using active inference
  • 半年 欧陆 cognitive-computational models of risk assessment under threat
  • 一年 欧陆 Developing cardiac-field artifact correction methods for EEG data

三、课外活动

  • 一年 Lab management
  • 半年 iGEM某队advisor
  • 某届iGEM Judge
  • 一年 iGEM某队co-leader+co-founder,获奖若干

四、所获奖项

  • 主要是本科和硕士的奖学金

五、标化成绩

(我的简历上其实没有写标化成绩)

  • TOEFL:107(R29 W28 L28 S22)
  • GRE:V161+Q170+W3.5

六、技能

(简历上我还写了key courses和代表性的machine learning大作业主题)

  • Programming: MATLAB, Python, R, C++, HTML, SQL Server
  • Experiment: Behavioral experiments, 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 ECG, eye tracking

七、申请目标

  • 主要申请psy/cog,没有psy项目的学校会考虑方向比较相关的neuro小方向。主要以感兴趣的导师/小的研究领域(decision-making,social)为导向,其次考虑城市(在大城市/靠近大城市,危险地区不考虑,偏向欧洲)。

八、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Brown University Cognitive science
2 New York University Psychology
3 Caltech Social and Decision Neuroscience
4 Yale University Psychology
5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Cognitive Science
6 University of Zurich Neuroeconomics

九、经验谈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其实今年的申请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我想申请的方向/老师有好几个学校只有一个实验室招一个人。但是,有几个学校本应联系更多的老师,却由于申请时间紧张再加上误以为联系教授不太重要,只联系了一个或者没有联系,这样导致最后只有一个老师给我面试,或者老师完全没有看到过我的申请材料。我觉得只要是申请材料里提到过的老师,不管是50%感兴趣还是100%感兴趣,都可以发邮件聊一下,可以拓宽视野,为正式面试预热,说不定也能成为重要的机会。

面试上自己有些忽略的地方是big picture,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能力。再就是有的做过的项目自己感觉和申请的老师非常相关,但是在面试的时候老师问到的是非常不相关的项目,这种时候可能会表现有些准备不充分。再就是有的时候可能主动找话题这一点做的不太好。

其实整体上来看对于美国的申请硬伤是很大的,因为没有文章(两个美国学校的面试都问到我这个问题)。追根溯源在找实验室/advisor方面有一些建议:

  1. 不属于整个实验室的大方向且不是advisor主要领域且也不是advisor未来目标方向的项目要非常谨慎入手;
  2. 尽量找老师能亲自带的实验室,postdoc也是trainee, 和pi的区别很大;不过非常有经验的postoc也可考虑;
  3. 如果是做计算的方向,有比较强计算背景的advisor非常非常重要;
  4. 建议一开始对于文章发表和自己在研究领域的期望就和导师谈清楚,否则可能会出现对方对你要求过低的情况;
  5. 向老师强烈表达自己想要文章/参加会议的想法;
  6. 找实验室没必要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地区,如果实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一定要努力去其他地区找找看。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7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
  2. 硕士学校+专业:/
  3. 本科gpa+排名:3.72/4 + 2/12
  4. 硕士gpa+排名:/

二、研究经历

  • 大一暑假 + 大二 本校神经方向实验室
  • 大二暑假 yale神经方向实验室
  • 大三 本校分子生物学方向实验室
  • 大四 yale神经方向实验室(与大二暑假同)

三、课外活动

  • 辩论队
  • 支教项目
  • 青志队 + 各类志愿者

四、所获奖项

  • 院级/校级奖学金
  • 辩论队的比赛成绩
  • 优秀志愿者证书

五、标化成绩

  • TOEFL:114
  • GRE:323

六、技能

  • 基本wet lab实验室技能(pcr, western blot, cell culture, immunohistochemistry, etc) sequencing (library construction), patch clamp

七、申请目标

  • 主要申请集中在东西海岸,专业为neuroscience,小方向是system偏molecular。学校档次在申请的时候没有太过考虑,从上往下按照是否有自己喜欢的PI申了下来,没有考虑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每年情况不一样所以找往届学长学姐对标参考性不大(特别是推荐信很难对标),我认为比较好的是直接问国外的老板,他给很多届学生都写过推荐信,对申请这件事有整体性的理解,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同program的资金问题(eg: UC系列的学校对美国本土,加州本州学生的申请难度和国际生完全不同。)

八、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2 Columbia University BBS
3 Yale University INP (CSC)
4 Duke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九、经验谈

我的申请时间安排:从8月底开始看学校,联系老师 - 10月底完成文书 - 11月每所学校的面试老师.

如何确定自己的申请地区: 申请地区由个人喜好决定,因为大二的时候在美国生活过两个月,加之之前也有海外生活的经历,比较清楚自己喜欢的城市风格。(os:要住5年啊!肯定要找个住的开心的233)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太多了)大一二三没有很高的科研积极性,阅读文献较少,对于领域内的大牛和小有所成的PI认知较少,导致一开始联系教授的时候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确定合适的老师。并且大一二三一直没有考虑清楚是否读博,导致在最后写PS的时候花了很多很多时间。 申请过程当中一开始没有确认每所学校需要哪些信息,一些琐碎的事情最后却浪费了很多时间。

找海外实验室的经验: 学院安排的专业课程主要由海外教授授课,通过这种方式和老师建立联系。我个人发现一个可能比较好的方式(other than 联系教授/参加项目 SURF 等)是去参加SfN,在graduate school fair上会有一些summer program的信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老师,同时PI一般会在自己学生的poster旁边,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捕捉PI并强行刷存在感(记得回去立刻email follow up).

我为什么选择出国: 美国学术环境;科研资源;人际网络;生活方式.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8

一、教育情况

  1. 学校+专业:MIT,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2. 本科gpa: 4.9/5.0

二、研究经历

  • 2017 fall - 申请, MIT Picower Institute (Gloria Choi lab): dissecting an amygdalar circuit regulating suppression of innate social behaviors in mice
  • 2018 fall - 申请, MIT McGovern Institute (Alan Jasanoff lab): designing novel nanoparticle-based dopamine MRI sensor
  • 2018 Summer, 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aracterizing cellular dysfunctions in ALS using iPSC model
  • Publication:有一篇作者位次比较靠后的JACS和一篇在投的文章

三、课外活动

  • 本系里的学生组织 Co-President
  • MIT-CHIEF(创新创业学生组织)Biotech 部分的 director

四、所获奖项

  • BCS系里的academics和research awards

五、标化成绩

  • GRE general: 335 (Verbal Reasoning: 168, 98%; Quantitative Reasoning: 167, 90%, Analytical Writing: 4.0, 57%)

六、技能

  • Programming languages: Matlab, Python, R
  • Experimental: calcium imag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FISH, neuronal cell culture, fMRI, chemical synthesis

七、推荐信组成

  • 两个在校的科研导师(Gloria & Alan),在校上课(比较小型的seminar)的教授和在Merck实习的直接导师。

八、申请目标

  • 目标地区:美国;专业:神经科学

九、拿到的Interview

University/Program
1 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 in Neuroscience (matriculated)
2 New York University Neural Science
3 Caltech Neurobiology
4 Duke University Neurobiology
5 Princeton University Neuroscience
6 UCSD Neuroscience
7 UCLA Interdepartmental Neuroscience Program
8 USC Neuroscience

十、经验谈

  1. 标化考试尽量不要花太多时间因为真的不重要,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optional甚至拒绝收GRE的成绩
  2. 之前我很担心本科毕业直接申请会没有好的publication但实际经验证明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要对自己的研究足够熟悉,有较深的理解,在面试里能好好讲清楚,教授们都是看得出来的,不一定要用publication证明(尤其是对于做实验方向的同学可能3年全职工作才能产出一篇文章,所以学校不会苛求这种很依靠运气的因素)
  3. 写邮件去提前联系有没有用?个人感觉可能会有一些用但很depends(取决于那个教授本身在committee里说话的分量etc.)但如果要联系的话建议去联系那些和你现在做的项目很相关/和你老板有私交的人(即使你以后可能不会想继续做这个方向),因为他们会比较喜欢看到自己熟悉领域的学生。如果你的地理位置附件有可以直接去到的target school,建议邮件约一下去visit lab之类的,直接见面聊会比邮件有效许多
  4. 要不要申请其他更容易录取国际生的项目(e.g. Biology)?这个问题对于有些学校和项目是真实存在的,Neuroscience的项目用来录取国际生的经费会少很多(e.g. UC系 etc.)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就有在联系某校教授的时候被建议去申请Biology然而比较头铁没有听,但现在看来还是蛮后悔的。所以建议大家如果Biology项目能选到的导师并没有很大差别并且更容易申一些的话就去申一下Biology
  5. 同校/同实验室竞争:这种情况其实在大学校还蛮常见的,我们组今年3个人同时申请,隔壁还有组里一年有10个人都在申请,都拿一个老板的推荐信会有比较大的压力。虽然potential的竞争者但其实还是建议同组的申请者能比较开诚布公的交流一下自己的目标学校,兴趣点之类的因为其实互相聊过会发现大家的定位很多时候还是有挺大不同的,所以这样交流更有助于在写自己文书或research statement的时候更突出自己的uniqueness
  6. 申请时要不要target单个方向很强的项目(e.g. 严重偏向分子/细胞 or 严重偏向计算)?一般来说如果对于自己未来想做的方向和想跟的导师非常坚定的话冲着该方向去申请也不是不可以,可以避开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但对于本科刚结束就申请的同学其实更建议去申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项目。因为phd时期更注重综合的training并且在开始阶段兴趣点其实可以变化很大(我自己就是在申请之前,面试中,面试后选校几个阶段最感兴趣的lab都有所变化)

个人申请案例分享-9

一、教育情况

  1. 本科学校+专业:真双非+心理学
  2. 本科gpa+排名:3.1+/4,前80%
  3. 硕士学校+专业:真双非+心理学
  4. 硕士gpa+排名:3.6+/4,前60%

二、研究经历

  • 2019 - 2020: 心理学实验和EEG数据分析
  • 2019.10 - 2020.3: spik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 2021.9 - 申请: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三、课外活动

四、所获奖项

五、标化成绩

IELTS: 7.5 (S6) TOEFL报不上名,GRE太难了不想考,正好很多都waive掉了

六、技能

  • Programming languages: Python, Matlab, R
  • Experimental Skills: EEG
  • Modeling skills: SNN, ANN, Bayesian, RL

七、推荐信组成

美国remote RA的导师,国内RA的导师,硕士导师和任课老师

八、申请目标

全世界,研究方法理论方向,问题认知方向,尽量不做实验,不要太生理,结合一些机器学习的理论。申请项目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一半一半。

九、拿到的Interview

第一年

University/Program
1 Dartmouth 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2 U of Florida Psychology
3 U of Rochester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
4 IMPRS-MMFD
5 Free University Berlin
6 Ghent University

第二年

University/Program
1 U of Iowa Psychological and Brain Sciences
2 U of Arizona Psychology
3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Neuroscience
4 Rutgers U Cognitive Psychology
5 RPI Cognitive Science
6 MPI Max Planck School of Cognition
7 UC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8 U de Montreal and MILA
9 University of Bristol
10 Ulster University

十、经验谈

第一年给面试的地方第二年都申请了,但是没有再给面试了。没有publication出来的话,两次申请给面试的地方基本差不多。

申请中自己感觉做得不好应该提高的地方: 1. 第一年美国只申请了7个项目,有些导师没回邮件就没有申请了,只申请了热情回邮件的地方。第二年申了12个,感觉收面试的比例差不多。 2. 第一年面试没有重视:以为面试的录取率很高,其实很低,特别是神经科学项目。我没有练面试,错过了很好的机会。面试的时候最好能弄清楚你想申请的PI的研究,可以youtube搜一下他的talk。看看他写的review,他对一些问题有怎么样的观点。